(供稿:陈墨 审核:张博 李孔亮)2024年3月12日上午,党委副书记、院长刘仁金在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佘东和科技处处长胡技飞一行的陪同下,到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考察调研,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参加了调研。

聚焦发展:汇报与建议
调研会上,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博从党建团建、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汇报了学院工作成果与特色举措;副院长李孔亮详细介绍了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与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与会教师结合自身实践积极建言献策,针对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培养、管理制度等问题提出建议。
把脉问诊:成绩与不足
刘仁金对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近年来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同时精准指出学院发展的七个“不足”:高层次人才不足、产业支撑力量不足、高层级项目不足、党建引领发展不足、品牌建设不足、专业协同不足、成果转化不足。他强调,面对职业教育新形势,学院需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求变、精准施策。
开方施策:方法与思路
针对发展短板,刘仁金为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开出“药方”,提出以“变、融、创、特”为核心的四维改革路径:
“变”即思变:把握产业信息化转型趋势,推动传统专业向智能化升级;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能力发展体系、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
“融”即科教融汇:探索“优势互补融、取长补短融、扬长避短融、借船出海融”四种融合路径,整合校内外资源。
“创”即模式创新:推广“校中厂”“产业工坊”等实践平台,扩大受益面;优化行业合作平台与订单班培养机制。
“特”即特色凝练:聚焦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党建特色及学生管理特色,深度融合“三光荣”精神(地质行业传统精神),打造差异化发展品牌。
擘画蓝图:方向与目标
调研最后,刘仁金鼓励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围绕“三转三融、双创一特”探索地质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即通过“专业转型、教师转型、服务转向”驱动改革,以“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赋能发展,依托“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地质特色”,探索行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这一思路为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未来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明确指引。

未来展望:创新与改革
此次调研既是对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发展现状的全面梳理,更是对改革创新的战略性谋划。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聚焦“变融创特”发展路径,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产教融合实效,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