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四个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9-10

本网讯(党委宣传部:江涛 审核:佘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外引、内培、考核、服务”四个方面,稳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引擎。

着力“外引”,建强队伍。建立党委领导、党政协同、部门协调、院系主体的人才引进机制,从统一思想、制度建设、扩大宣传、优化结构等方面多点发力、招才引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全员引才共识,充分借助上级主管部门、校友群体、在校教师等多方力量,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院招才引智相关政策,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关注学院;研究制定《学院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学院人事代理人员聘用管理办法》,明确各类人才引进、聘用条件、要求以及待遇等,彰显政策优势;聚焦服务产业发展,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紧密对接安徽新兴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需求谋划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紧缺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人才引进针对性和适用性。近年来,学院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人事部门统一招考、地质特色人才校招等方式,吸引硕士及以上专业人才近200名,为学院事业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

着力“内培”,提升质量。注重教师理论武装,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开展教职工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做到理论素养提升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教育引导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常态化开展正面典型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制定学院层面的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依托国培、省培等项目,近三年组织500余人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坚持把课堂教学能力水平作为教师核心素养,印发《学院教学能力大赛管理办法》,鼓励支持教师参加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学能力大赛,近三年,教师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7项,在其他各类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40余个奖项,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有显著提升,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工人先锋号”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银牌技工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18人,安徽省职教名师1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安徽省技术能手1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金牌职工2人、省劳动模范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

着力“考核”,激发动力。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坚持把师德作为第一考核标准,出台《学院师德“红七条”实施细则》,将师德师风纳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入职培训、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事项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落实省教育厅职称评审有关文件精神,人才晋升职称、各类人才项目评审均采取校内外专家评审制,有效确保职称、项目评审公平公正,近三年,新晋教授、副教授近50人;修订印发《学院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实行行政、教学分级分类考核,坚持目标驱动,二级单位考核聚焦中心工作评价,各类人员考核注重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学院发展目标有效衔接,设立教学标兵、科研标兵和管理服务标兵等奖项,实现部门、个人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有效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教职工围绕学院改革发展大事要事开展工作,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22个省级重点、示范、特色、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及103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慕课”(MOOC)。拥有各类省级教学团队23个,大师工作室13个,资源库5个,主持和参与5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培养的学生中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全国技术能手7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优胜奖2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技能大赛铜牌1枚,全国宝石琢磨一等奖6名,全国宝石鉴定一等奖1名。

着力“服务”,构筑保障。围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制度、管理、科研、待遇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充实队伍力量,做好教师服务工作;落实党政领导联系党内外优秀人才、高级知识分子制度,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制定政策规定,突出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原则,发挥薪酬杠杆的激励作用,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对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帮助解决配偶就业问题,并给予安家费和购房补贴,一般人才提供周转住房,在同类院校中形成比较优势;申报并获批安徽深地探测工程研究中心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安徽地质数据与应用中心两个省级高层次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建立百余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新进高层次人次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为各类人才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方便,也为他们安心工作、更好发挥作用构筑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