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媒体聚焦】安徽青年报:扎根行业 服务产业 潜心培养技能人才

浏览量: 时间:2025-09-1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高度凝练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大力弘扬、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一年来,学校教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和学校“三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潜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批项目获得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和安徽省创新大赛金奖,涌现出一批以“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优秀典型。

陈瑞虎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全国百花琢磨工匠、江淮技能大师、安徽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省江淮优才、省领军人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陈瑞虎主要从事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珠宝首饰设计等课程教学。2019年获中国技能大赛宝石琢磨赛项并获职工组金奖,持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数十人次在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安徽省通报表扬,8名选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培养了多名省级技术能手,他多次被评为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教练员,累累硕果得到学校师生和业界同行的广泛赞赏。

陈瑞虎扎根职业教育14年,主持、参与近10项国家级、省级教科研项目,申请过多项专利。特别是聚焦宝石抛光这个宝石加工领域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在高硬度材料抛光介质和工艺革新方面获得突破,研究成果先后在实际生产和全国技能大赛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业界的广泛赞誉。他还主持了国家职业标准《宝石琢磨工》,参与《贵金属首饰制作工》的制修订工作。

“我的身份是老师,教出技艺精湛、专业过硬的学生是我的职责”。无论走到哪里,陈瑞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体现在教书育人工作中,2024年,陈瑞虎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史 磊 副教授,“第九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国家一级宝玉石检测员,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直机关道德模范,“合肥好人”,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中国玉雕“百花奖”银奖,“玉龙奖”金奖,“紫光杯”金奖,“陆子冈杯”金奖,安徽省玉雕“徽工奖”银奖等获得者。

史磊长期聚焦珠宝鉴定教学一线,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指导3名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珠宝玉石鉴定比赛团体一等奖;指导2名学生获全国行业专业技能竞赛金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是《宝石琢磨工》《工艺品雕刻工》国家职业标准主起草人,获国家专利2项。

史磊用实际行动感染激励学生,引领他们厚植家国情怀,走技能报国之路。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工作期间克服艰苦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对口支教学校开展专业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出色完成援疆工作,广受师生好评,被评为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他的援疆事迹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地质勘察与地理测绘赛道金奖

项目名称:《智鉴未来——构建科技赋能的新型珠宝鉴定生态》

指导教师:陈中政 陈瑞虎

项目成员:常哲瑞 周 颖 石凯旋 黄文盼

《智鉴未来——构建科技赋能的新型珠宝鉴定生态》以珠宝鉴定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深度聚焦传统珠宝鉴定核心痛点,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采用“科技融合+模式创新”方案,构建科技赋能的新型珠宝鉴定生态,大幅提升了鉴定准确性、市场竞争力与客户满意度。

在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深入研究比赛规则和要求,精准把握备赛方向,还精心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从项目方案的设计到实践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对竞赛改革后的新赛制,团队老师要搜集大量资料,反复钻研,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技能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团队老师始终陪伴在学生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无论是项目展示遇到挫折时的沮丧,还是面对高强度训练的疲惫,团队老师总是耐心开导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重新振作。团队克服了暑期炎热天气,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修改完善方案,加班加点进行项目练习,最终凭借独特的创意、切实可行的市场应用方案以及出色的路演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荣获金奖。

安徽省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获奖团队(一)

项目名称《金龟朝阳——珍稀观赏龟养护引领者》

指导教师:范 昱 黄雪飞 夏 青 李学锋 张 威 陈瑞虎 钱宗斌

项目成员:王 瑞 张文彬 江婉婷 刘家乐 张 远 王怡灵

《金龟朝阳——珍稀观赏龟养护引领者》项目以守护珍稀龟种、赋能乡村振兴为重点,在珍稀观赏龟养护产业中开辟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共生”的创新路径,并成功破解了濒危龟类人工繁育的技术瓶颈。备赛期间,团队成员群策群力,面对困难不退缩,以“钉钉子” 精神逐项攻克内容漏洞和规程大纲中的技术难点,逐页打磨项目方案,对照养殖数据反复验证技术参数,从龟种繁育的温度调控到市场推广的策略设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借助学校提供的科研资源与专家支持,解决了养殖标准化、病害防控等多个关键问题。正是这份执着与协作,项目成功申报了多项专利,并一举获得四项行业顶级奖项。在省赛舞台上,参赛选手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斩获金奖。

安徽省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获奖团队(二)

项目名称《醒石成玉——以红色魂魄唤醒乡土璞玉,用非遗匠心滋养故园新生》

指导教师:史 磊 黄雪飞 张 博 李孔亮 王婷婷 李丽侠

项目成员:薛相磊 殷世杰 赵智强 黄 谨 江 祥 陈定昊 丁玉霞

方业淼 万郭青 方雨蝶 郝景耀 张天睿 程静静

《醒石成玉——以红色魂魄唤醒乡土璞玉,用非遗匠心滋养故园新生》项目以非遗玉雕技艺、赋能乡村振兴为重点,在大别山黄蜡石开发中开辟出一条“非遗赋能,玉雕发力,醒石为玉,变废为宝”的创新路径,并成功破解了玉雕非遗技艺传承难,黄蜡石知名度低,经济效益差,群众收益少等难题。项目推进期间,师生团队深入六安市三县八村实地调研,无论高温酷暑还是寒风刺骨,坚持走访乡村文创新媒体运营新农人、玉雕大师和当地石农,认真学习,对照项目运营短板,从产品定位到市场推广的策略设计,精益求精。团队依托学校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建设平台,成功申报了多项设计专利、作品版权。团队使用黄蜡石雕刻的作品获得2024首届安徽·池州大黄山创意产业发展大会暨“大黄山杯”工艺美术作品大赛金、银、铜奖各1项,获得“陆子冈杯”全国玉石雕刻精品展银、铜奖各1项,在“中翠杯”玉见未来·非洲翠全国学生雕刻艺术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作品被多个艺术馆收藏,并在多个国家级平台展示,有力提升了大别山黄蜡石的知名度,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在省赛决赛赛场上,选手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展示,获得了评委肯定,喜获金奖。

安徽省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获奖团队(三)

项目名称《深岩智瞳-深部岩体工程动力灾害》

指导教师:唐 磊 丁 俊 朱晓彦 张 博 陈以志 王 强

项目成员:施 甜 吴 翔 宫 平 蒋叶龙 朱琪琪 黎为乐

《深岩智瞳-深部岩体工程动力灾害》项目专注于地质微震探测技术的深度研发与创新应用,致力于成为该领域技术创新的领跑者。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传感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以及智能监测系统,为资源开采、地质灾害预警、城市基础设施监测等领域提供精准高效的安全解决方案。项目专注于提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服务,特别是在微震探测领域,深度融合AI技术与地质科学,运用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能力,重塑传统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精准解析海量微震数据,实现对地质活动的实时监测、智能预测与高效响应。

项目团队深刻领悟到地质灾害监测与预防的紧迫使命,面对动力灾害的频繁肆虐,深知唯有采用更先进、高效的技术,方能提升灾害预警的精准度与及时性。创立了“地界科技”团队,矢志不渝钻研与开发更精确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誓为减少地质灾害损失贡献一己之力。项目携手安徽省地矿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专业人士,走遍省内多个地质勘查现场,标注了逾26万条有效灾害数据。汗水无数次浸透衣衫,大雨滂沱中坚守野外,克服多重困难完成数据采集。基于这些珍贵数据,团队构建了物理模型与数据双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历经上千次模拟试验,终于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稳定性测试,关键技术指标一一通过验证。在2025年省赛舞台上,参赛选手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最终获金奖。

联系方式 / CONTACT US

学院地址:合肥市包河区祁门路66号

邮政编码:230051                         

联系电话:(+86)0551 - 63639537

技术支持:(+86)0551 - 63640226

  •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

  • 皖ICP备06001347号-3   公安备案号 340111020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