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做好2020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9-25    作者:         点击:

院属各单位: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20〕114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启动2020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及资格要求

2020年度我校具备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类别包括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教材、实验与实践教学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计划和线上教学工作特需项目共九个类型项目。

(一)一流专业

1.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要求,建设一批省级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具体条件如下:

(1)建设基础良好。资源库建设方案体现高水平的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已建成的以专业核心课为主的标准化课程不少于4门;资源类型多样、布局合理,文本型演示文稿类和图形(图像)类和文本类资源数量占比小于50%,已被组课应用的资源占比不低于50%;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记录、教学评价、自主学习、测评考试等功能完备。

(2)建设团队优秀。团队成员应深度实施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企业人员深度参与资源库建设和更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执行力强,能够代表本专业领域全国一流水平。参与建设单位必须承担具体建设任务和应用任务。

(3)应用效果良好。注册用户分布合理,用户数不少于1000个,用户深度使用且学习行为符合规律。相关专业的在籍教师和在校学生须实名注册,并已将资源库应用于教学、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

(4)工作机制健全。第一主持单位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较为规范。经费投入、团队管理、资源审核、资源更新、共建共享、标准认证和交易机制能够保障资源库的持续建设与应用。

(5)符合以下条件的资源库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一是面向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服务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资源库;二是面向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职业领域,率先开展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资源库;三是国际化程度高,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产业领域的资源库;四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子库;五是优先考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全国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牵头主持的资源库。

主持申报限额2个,联合其他学校申报不限。

2.高水平专业群

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此项目限报2个,院级已立项优先推荐。

(二)一流课程

1.线上课程

(1)申报课程已连续开设3个教学周期及以上。课程负责人须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且教学经验丰富;高职课程负责人可以是参加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者。

(2)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完整教学资源(含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资料库等)。课程平台须按照《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等规定,完成有关备案和审批手续,须至少获得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认证。

(3)课程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课程内容规范完整,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4)线上课程结题验收等级在合格及以上的项目,须继续建设与完善,自验收结果公布始面向社会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

此项目限报5门。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1)申报课程应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符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要求。要结合专业类实验室建设情况和专业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发展需求等因素,做统筹规划。

(2)项目负责人须为申报院校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从事该实践项目教学3年及以上,实验系列教师职称可放宽至中级。项目团队组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须保障线上线下教学应用正常有序运行。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此项目限报2项。

3.线下课程

(1)申报课程必须是高职课程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申报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在高等学校已连续开设3个教学周期及以上;课程负责人为我校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2)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包含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资料库等。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此项目限报5门。

4.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

(1)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课程,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一定实质性改革成效,均可推荐申报,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高职理论课程、实验或社会实践课程等。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此项目限报5门。

承担省级及以上在建课程尚未结项的主持人不得申报,同一主持人只能申报一项。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四大类指标若有空缺,指标可以调剂使用。

(三)一流师资

1.教学团队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2)带头人。应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本学科(专业)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高职院校带头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教学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具有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团队中有成员主持过教学改革研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或者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原则上需承担过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6)已在质量工程立项的教学团队不得再重复申报。

2.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

(1)主持人申报条件

设主持人1名,要求具备如下条件: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创新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丰富的带徒传技经验,能够承担技能大师工作室日常工作。

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同时,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在某一专业(职业、领域)技艺精湛、技能高超、贡献突出;近3年指导的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至少一项;

2)本人在行业领域相关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二等奖以上或省级奖项一等奖;

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具有一定的绝技绝活,并在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工艺上做出较大贡献;

4)获得中华技能大奖或获得省级技术革新能手或省部级技术能手;

5)曾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

(2)工作室运行基本条件

1)工作室原则上设在高等职业院校内,所在学校应能够为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配套支持以及包括场所、设备、人员在内的必要工作条件和保障;

2)工作室成员4-8人(专业相近或相关),其中行业企业人员不少于一半;

3)职场特色鲜明,工作环境优良,设施设备齐全,有专门的工作和学习交流场所;

4)运行机制良好,制度完善、管理规范,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且岗位职责明确,协作良好,能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

此类别与教学团队限额合计5项,其中教学团队限报2项,大师工作室限报3项,两类中若有指标空缺,指标可以调剂使用。

3.教学名师

(1)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长期承担专科教学任务,坚持讲授基础课程。近五年来,面向专科生年均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00学时。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省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并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在省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评价优秀。

(2)在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工作经历累计在2年以上,并取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指导学生实习、专业实践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3)坚持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先进,应用得当。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教学方法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具有虚拟现实效果和仿真实训效果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4)积极进行教学条件建设特别是实训教学训练条件的建设,注重传统教学仪器设备的改造和二次开发,以及相应教学实训项目的设计和更新,并能有效应用于本专业领域教学中,有一定推广价值;能够及时编写高水平、具有高职特色的新版教材;积极开展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

(5)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主动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并对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主持或承担有来自相应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或获得有具有产业价值的技术专利。

(6)重视教学梯队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本专业教师,关注一线用人部门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育人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促进教师的职业养成,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团队文化。

此类别限报2项。

4.教坛新秀

(1)在高校工作6年以上,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年龄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1日后出生)的教师。

(2)参评教师须爱岗敬业,教风端正,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3)参评教师为教学一线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饱满,高于所在教研室或课程组平均水平(实际授课时数不得低于每周4课时)。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应在本教研室前三分之一以上。

(4)任现职以来,取得较突出的教研、科研、技术服务成果。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或学科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学生满意度较高。

(5)近6年教学工作中,未出现教学事故或受其它处分。

(6)作为主讲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或教学能力比赛须获二等奖以上,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或安徽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须获三等奖以上。

此类别限报2项。

(四)一流教材

申请一流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应为已经入选国家或省级“十二五”规划、且已经正式出版,推广使用效果良好的教材,以及已经立项建设的国家和省级“十三五”规划教材,由省教育厅邀请专家评选出100种左右的优秀教材予以立项。申请教材的第一主编须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及涉及课程的教材,不在此次申请范围内。

申请教材可以为新编教材或修订教材。

1.新编教材。重点推荐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成就,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特色的教材;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的教材以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教材;体现改革创新的实验教学教材和实习实训类教材;解决教学急需的教材。推荐高校须在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主编或出版过普通高等教育教材。

2.修订教材。已经正式出版,编写质量较高,教学效果良好的教材,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申请进行修订完善。

此项目限报3项。

(五)实验与实践教学项目

1.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申报人原则上应为学校实验中心负责人,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示范中心实验实训场所应相对集中,仪器设备配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满足现代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近4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设计人性化,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已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原则上不再重复申报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

2.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建成后的实践教育基地主要承担合作高校实践教学和合作企业职工培训任务,同时面向省内其它高校和社会开放,共享优质实践教育资源。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具备领导和统筹整合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两类合计限额2项,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限报1项,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限报1项,两类中若有指标空缺,指标自动调剂。

(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方面立项课题的不再重复申报。

2.申报项目既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又要从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注重系统研究、整体优化、综合实践,要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性。其中重大和重点项目鼓励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职扩招和联合培养本科教育教学领域开展研究。选题方向如下:

(1)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1)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状、问题与路径

2)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

3)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4)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研究

(2)高职扩招

1)“后扩招”时期高职院校招生对策

2)高职院校扩招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3)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4)针对生源结构变化的教师教材与教法改革研究

5)针对学分制、弹性学制、1+X证书等适应高职扩招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3)联合培养本科

1)本科高职联合培养办学模式探讨

2)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策略分析

3)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的视角

4)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申报项目应为已列入校级立项研究计划,且研究超过一年以上的项目,具备一定的教学改革基础、环境和相应条件,在人员、财力、政策上有相应的保证,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4.申报项目主持人要做到岗责相符,选题设计要和本人岗位相符。无行政职务的一线教师需聚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能提高、教师能力发展等微观教育教学问题。

5.一般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重点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重大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教授职称且具备领导和统筹整合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学校领导原则上不得申报重点、一般教学研究项目。

6.申报项目的主持人以前所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此类别限报14项,其中重大教研项目不占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数,不超过5项;教学研究项目限额9项,重点项目不超过3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不超过3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指标若有空缺,指标可以调剂至一般教研项目。

(七)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1.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

重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健全,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障有效、优质教学资源储备丰富的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促进高校切实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2.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

(1)形成高校教师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并付诸教学过程新局面。

(2)拥有一批专业特色鲜明、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金课。

(3)拥有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4)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评价体系。

(5)建成一个辐射区域高校的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

此项目限报1项。

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3个类别。

(1)申报课程须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课至少2个学期的课程。

(2)项目实行“双负责人制”,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是项目负责人,主讲教师是课程负责人。项目要集中教师党支部团队和课程团队优势,打造高质量课程。高校各教学单位原则上要安排高层次人才担当课程负责人,要集合本单位内外专家、企事业单位精英、知名校友等高层次人才组成课程团队共建课程,注重课内课外一体化融合设计,切实提高课程的育人影响力。课程团队成员要能确保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到课程建设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此项目限报3项。

4.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1)团队及组成。根据专业、课程群建设等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2)带头人。应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本学科(专业)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在校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了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特点和规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团队中有成员主持过教学改革研究、一流专业、精品课程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或者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原则上需承担过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6)已在省级质量工程立项的教学团队不得再申报此项目。

此项目限额2项。

5.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1)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

(2)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不大于65周岁,且任现职2年以上,长期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近五年来,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00学时。

(3)教学效果好,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所主讲的各门课程,且在全省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并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在省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优秀。

(4)因材施教,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科学、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好,有自己研制的多媒体课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教学研究能力突出。参评教师应主持过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承担或参与过省级质量工程中专业类或课程类建设项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要贡献,获得过厅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发表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或出版具有一定影响的教研专著。自编、参编过高水平、有特色、版本新的教材。

(6)注重教学梯队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重要参与者对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本校该领域教学成就作出重要贡献。

此项目限额2项。

6.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

(1)申报范围: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方面立项课题的不再重复申报。

(2)申报项目既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又要从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注重系统研究、整体优化、综合实践,要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性。

(3)申报项目应为已列入校级立项研究计划,且研究超过一年以上的项目,具备一定的教学改革基础、环境和相应条件,在人员、财力、政策上有相应的保证,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4)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属于省级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

(5)申报项目的主持人以前所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此项目限额3项。

(八)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计划

建设成为区块链技术研究分中心、区块链应用集成分中心和区块链技术推广分中心,建议由信息化建设单位或教学管理单位牵头组织申报。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科发展水平,师资力量强,教学管理水平高,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有效融合。且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有一个以上省级特色专业或其他专业建设类项目;

有一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和一个以上省级科研平台;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获得过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此项目不设限额。

线上教学工作特需项目

1.线上教学优秀课堂

(1)在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能够体现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合理,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课程知识体系设计科学、教学资源配置合理。

(2)在线教学资源选择合理。在线教学资源丰富,资源选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科学性、前沿性、时代性特点,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

(3)课程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强。课程主讲教师熟悉在线教学环境,具备在线教学技能,能够利用相关平台资源自主开展在线教学活动。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4) 在线课堂活动组织规范。教学方式方法符合在线教学规律,线上教学、线上讨论、在线作业、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有序,交流互动充分,与线下课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5)在线课堂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方式多样、标准要求明确、成绩管理规范,考核内容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6)平台选用合理。在线教学平台功能完善,保证在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7)在线教学效果良好。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结合专业教育,既能体现疫情防控要求,又能给学生心理支持,学生评价优秀。

此项目限报5项。

2.线上教学名师

承担线上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已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以上的教师,不再参加本次省级线上教学名师奖评选。已退休的参评教师须为高校返聘教师,并由高校出具返聘证明。

(1)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

(2)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不大于65岁,且任现职2年以上,长期承担全日制在校生教学任务。近五年来,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00学时。

(3)教学效果好,主讲线上课程在全省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并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在省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优秀。

(4)因材施教,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好,有自己研制的多媒体课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教学研究能力突出。参评教师应主持过省级以上教研项目,承担或参与过省级质量工程中专业类或课程类建设项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要贡献,获得过厅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发表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或出版具有一定影响的教研专著。自编、参编过高水平、有特色、版本新的教材。

(6)注重教学梯队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重要参与者对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本校该领域教学成就作出重要贡献。

此项限报3项。

3.线上教坛新秀

(1)参评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应工作4年以上,年龄35周岁以下(1985年1月1日后出生);

(2)参评教师须爱岗敬业,教风端正,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3)参评教师为教学第一线教师,教学工作量饱满,高于所在教研室或课程组平均水平(实际授课时数不得低于每周4课时)。线上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

(4)任现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技术服务成果。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科技能竞赛、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学生满意度较高。

(5)近4年的教学工作中,未出现教学事故或受其它处分。

(6)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成绩突出。

此项限报3项。

4.线上教学成果奖

(1)奖励内容

奖励在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教学成果主要包括: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2)奖励等次和数量

线上教学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

线上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当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一等奖教学成果应当在线上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创新,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省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当在线上教育教学理论或者实践的某一方面有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

应在申报成果奖项目时注明申报等级,成果奖限额1项。

(3)申请条件

1)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应从校级教学成果奖中择优推荐。

2)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经过不少于半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为保证成果主要完成人信息正确无误,请学校、申报人仔细核对,保证汇总表、申报书封面与申报书中的主要完成人的人数、人名信息完全一致。三者信息如不一致,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予受理。

二、报送要求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书必须使用2020年最新版,按类别选择相应的申报书,有同一大类在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未结项的主持人不能重复申报,项目名称应符合形式审查规范,项目申报书和项目名称不规范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纸质版材料一式两份,电子版材料在质量工程系统里提交,所有材料申报截止时间9月29日。

联系人:周守东 徐旻李学灵朱珊珊

电话:0551-63634604 0551-63634780

特此通知。

附件:1. 2020年省级质量工程申报附件材料2020年质量工程申报表.zip

教务处 科研处

2020年9月23日

  • 附件【download.zip】已下载

友情链接: 省教育厅科研平台 教育部人文社科平台 省哲学社科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合作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8  网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地址:合肥市包河区祁门路66号 联系电话: 055163634780

邮编:2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