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前后,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单位将联合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我省也将适时举办理论研讨活动。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打造一批精品理论研讨文章,经研究,决定在全省高等学校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2月8日。
二、征文对象
本次征文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教师和辅导员。
三、征文主题
推荐论文要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重点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研究阐释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研究阐释在党的领导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研究阐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优势,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研究阐释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其中,结合安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历程和实际,优先推荐回顾和展现党领导安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管理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型理论文章。
四、论文基本要求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论文要立意新颖,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论文字数不超过8000字。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工作,加强论文征集的宣传动员工作。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具体负责论文的组织、推荐工作,认真做好遴选工作,宁缺勿乱,真正将立意新颖,特色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好论文推荐上来。
2.把握正确方向。论文征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必须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从整体上总结我们党100年的历史,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要严格遵照党中央有关决定和文件精神,防止歪曲和否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错误倾向。
3.做好氛围营造。各高校要以此次征文活动为契机,加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活动,在网站、新媒体上开设专题页面,综合运用图文、长微博、动漫、微视频、H5 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4.各高校报送论文数量不限,省委教育工委将会同有关单位择优推荐参加中央、省级理论研讨会,并择优适时编印成册。
5.请各校于2月8日前,按照规定格式(见附件),将推荐论文登记表和论文电子版发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晏艳电子邮箱kyb5910535@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学校建党100周年论文”,多篇论文请一次性报送)。
安徽师范大学联系人:晏艳,联系电话:13866380690
思政处联系人:胡明亮,联系电话:0551-62831820。
附件:1.推荐论文登记表
2.推荐论文印制要求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2020年1月15日
附件1
推荐论文登记表
(样表)
报送单位: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作者单位、职务、职称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系人: 手机号码:
注:“序号”按照各高校认定的文章质量编号排序,最优者排1号,次之排2号,依此类推。
附件2
推荐论文印制要求
1. 推荐的论文要按统一的格式要求编辑。
2. 推荐论文的封面、正文首页和注释按版样编辑排版(版样附后),封面和正文都不注明推荐单位和作者姓名。
3. 推荐单位要负责对论文进行认真核校,避免错字、别字、漏字和标点不当,尤其要仔细核对全部引文,务求准确无误。
4. 论文编辑规格:
成品:16开
封面:见版样
首页:见版样
尾页:见版样
字号:大标题用二号华文中宋加黑,副标题用三号楷体,二级标题用三号黑体,正文用三号仿宋。内容提要用四号楷体。注释用五号仿宋。
正文:每页20行,每行25字。加1行页面。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理论研讨会推荐论文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引领力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引领力
内容提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是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本文拟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重大意义、问题挑战、方法途径三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文化基础……
……。
(注释放在文尾)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4、110页。
②《人民日报》2018年2月1日。
③《求是》2017年,第14期,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