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2021年3月1日修订实施)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为统一思政课教学要求,推动思政课教学研究,切实改善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制定如下集体备课制度。
一、组织形式及内容
1.以课程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
2.集体备课应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等。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集思广益,研究和探讨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进度安排、教材及配套教学辅导材料的选用、教学内容理定、教学重难点解析、试题库建设、相关课程之间的技术衔接等问题。
3.集体备课要根据各教学班不同的授课对象、专业特点及职业岗位要求,集体讨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学法,研究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思路,交流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二、集体备课具体要求
1.具体备课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人)。
2.集体备课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已的实际,写出个人教案。既要借鉴别人的东西,又要体现个人特点。
3.集体备课要做到“六备”:备教材内容、备重点难点、备学生水平、备教法设计、备学法指导、备实践教学。
4.中心发言人(主备人)要精心钻研所备内容的教材教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和途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最佳收获的途径,形成备课初稿。
5.集体备课期间,每位教师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并在主备人中心发言(说课)后,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交流要达到以下效果:讲——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评——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议——对大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有关疑义的地方展开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对主案进行修正,达成共识;交——相互间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以及好的案例、故事、讲稿。
6.高职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有义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知识点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必要的指导。
7.集体备课时间教师不得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8.集体备课要由专人做好记录,记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备课科目、主持人、参加人员、主备课教师、备课内容(章节)、学时;主备课教师陈述内容;集体讨论内容(每位老师的发言);小结等。期末结束时记录人整理好备课记录,装订存档。
9.集体备课是教师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情况是综合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