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
(2021年4月制定实施)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中央文件精神,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目标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3.思政课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4.建立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学院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规划。
5.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学院党委书记、校长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学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6.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院党的建设工作和发展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标准体系。
三、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
7.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设置好思政课程。要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形势与政策1学分给足课时,保障学分;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8.用好国家统编教材。严肃思政教材选用,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确保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9.实行准入制。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政课教学。
10.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要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可以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遴选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思政课可特聘教师。
11.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要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实行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教学相长制度。要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把组织教师在职学习作为主要途径,使广大教师边工作边提高。适时安排教师通过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进修深造。保证思政课专职教师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新入职教师应参加岗前专项培训。鼓励支持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学院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五、教学管理与考核
12.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合作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统筹思政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有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经历。
13.设立课程教研室。根据文件要求,设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个教研室,实施开展三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遴选课程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头人,学院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
14.思政课三个教研室和思政课教师的考核由质量管理处、组织人事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负责,与学院对教师的考核同步。
15.学生的考核由思政课三个教研室和思政课教师负责。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在考核方式上,可适时采用开卷或闭卷、半开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以及撰写论文和实践报告等方式。成绩评定时,不以一纸试卷定成绩,而是参考行为养成、课堂参与度、实践活动积极性、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等因素给出一个综合成绩。侧重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六、围绕育人实效推进教学改革
16.深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满意度。思政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向性;充分体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的要求;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反映时代新要求。
17.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可定期或不定期评选、举办教学观摩和备课说课比赛,加快“精品课程”建设步伐,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
18.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要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广泛收集音像资料、时事资料、参考文献,建立教学资料资源库,力争建设一个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9.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社会认知水平。思政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20.鼓励开展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研究、课程建设和教学热点难点研究等教研教改活动,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撰写各类论文,为加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七、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与激励
21.落实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探索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要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22.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院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院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工作经历。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